2024年,机电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切实推进学院巡察整改工作落实落细,围绕学校“两个全面”发展主线,深化“三个年”建设,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国际化建设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一、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中心组成员和青年教师赴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宁都县小布镇等地开展实践研学,邀请省工信厅副厅长来院讲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组织前往西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及党风廉政建设参观实践活动。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巡察整改,制定针对性整改举措61条,对“公用房”等师生关切的问题立行立改。扎实推进教职工集中学习制度,中心组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举办机电工程学院首届“机电先锋”评选活动,营造学习先进、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强化新生教育教学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印发相关方案,狠抓工作落实。持续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院本课程建设工作,共建设8门院本课程。打造“青春筑梦班”“集成电路装备自强班”,在蒲城龙池小学建设“科创小屋”,发挥专业特长,美化乡村环境,引导广大师生投身乡村振兴。班子调研报告《以教风促学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研》获评校2024 年度中层领导班子优秀调研成果,《思政赋能育时代新人 红专并进铸科创英才——机电工程学院打造“工程+”耦合式文化育人体系》文化育人项目获校2024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院团委蒲公英志愿者队获校“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教师王永坤获校“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王卫东教授团队在《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研究成果。
赴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宁都县小布镇等地开展实践研学
召开巡察工作动员会、巡察意见反馈会
在蒲城龙池小学建设“科创小屋”,引导广大师生投身乡村振兴
二、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加强统筹谋划,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在学科战略布局和发展规划的宏观层面提出目标和要求,完善院室协同发展机制,落实和强化学科建设中基础性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凝心聚力,高水平平台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电子装备机电耦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暨战略规划委员会第一、二次会议召开并顺利通过中期评估,高性能电子装备机电集成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暨战略规划委员会第一、二次会议成功召开。
电子装备机电耦合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战略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高性能电子装备机电集成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暨战略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三、人才培养能力质量进一步提升
坚持立德树人核心使命,将学院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等关键任务紧密结合,旨在全面提高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水平。高质量完成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并通过学校评审。学院实验中心建立实验室智能管理体系,实现实验室与仪器开放共享;推进实验课程创新改革与文化宣传,完成实验空间优化调整与示范实验室建设。成功举办首届自动化类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初步形成品牌影响。出台《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实习管理细则》,全员覆盖,组织学院各专业502名学生,共11支队伍前往各专业特色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与头部企业积极合作,成立“集成电路装备自强班”,为本科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出台《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学业预警及帮扶机制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学业预警及帮扶机制,针对新生开展定向帮扶活动,全面确保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培养方案修订和评审会议
实验空间优化调整与示范实验室建设
闫家村校外生产实习基地
威思顿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揭牌
自动化类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作品进西安地铁
成立 “集成电路装备自强班”
四、高水平科研成果成绩喜人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和集成攻关,硕果累累。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牵头团队在《Engineering》发表逐日工程相关文章,在国际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黄进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青年教师李娜等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科研经费到校15857万元,连续三年站稳亿元台阶。一院一所四融合开局良好富有成效,与北方华创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等单位建立“一院一所四融合”战略合作关系,成立“集成电路装备自强班”。年度发表SCI论文274篇,其中一类贡献度83篇(完成率123.8%),新增高被引论文5篇。
段宝岩院士在两院院士评选2023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
黄进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
逐日工程项目入选西安创新馆
李娜教授荣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实施“星火”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计划,推进师德师风涵养工程、职业成长助力工程、储备人才提升工程和关心关爱工程四大工程,助力师资队伍做大做强。2024年新增高层次人才实现新的突破,国家级人才新增4人,省部级人才新增3人,为近年来学院最好成绩。获第三届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暨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优胜奖1项,获批陕西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批校地共用项目2项,国家级博士后项目6项,省级博士后资助项目3项。
学院获校人事人才先进集体荣誉
第九届华山青年论坛机电工程学院/国家级平台分论坛
六、师德师风建设稳步增强
落实《机电工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出台《机电工程学院教职工集中学习制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保障。学院连续三年获批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北校区建设完成师德师风基地2个。依托西电智课平台,开设《师德师风学习班》,探索“智能+师德师风教育”,推进线下集中学习和线上自主学习形成合力。精心组织40余名教师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获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全校6个)和海外归国教师、优秀人才计划优秀组织奖(全校唯一)。做好工作凝练,加大宣传力度,经验文章《机电工程学院弘扬教育家精神 引领教师队伍高效发展》《擦亮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点燃高质量办学红色引擎》分别刊发在《中国教育报》和《中国青年报》。
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弘扬教育家精神 引领教师队伍高效发展》
“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师节专题活动
“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师德师风传承会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七、学生竞赛成绩再攀新高
建设机电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体系,通过学生竞赛,推进知行合一。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项54项、国家级奖项32项,其中,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银奖1项,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4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第十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3项。
学生竞赛获奖情况
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4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国家级二等奖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银奖
八、多维度开展新生教育教学工作
凝心聚力,全员参与2024级新生教育教学工作,成立新生教育教学工作专班,专班成员由学院领导、全国重点实验室、全部专业系、本科实验教学中心以及院机关负责人组成,学院各系、室、中心以及院机关分别对接新生15个行政班级,制定并实施各班具体工作计划,着力提升学风建设与专业教育成效。本学期已开展对接领导讲党课、班主任见面会、成绩分析主题班会、实验室参观、自测考试、朋辈辅学课堂等46场新生教育教学活动。
“让青春在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专题党课
《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赋能创新人才培养》学术报告会
新生年级第一次高数自测考试
组织学生参观全国重点实验室
九、持续完善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
加强研究生全链条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生源质量提升策略,推免生接收数、优质生源数实现持续增长。深度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五位一体”的育人新范式,新增“北方华创-西电复杂控制联合培养基地”等校院级联合培养基地2个。1篇博士生学位论文入选“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批3篇校优博论文,5篇2024届校优硕论文。拓展优化学位点布局,增强学院办学实力,力学获批博士学位点。
研究生招生、论文、培养情况
北方华创-西电复杂控制联合培养基地
十、国内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提升学院国际化特色,以国际化全面支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级基地以优秀通过验收,承建教育部电子器件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成功举办第三届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国际研讨会、机电耦合与智能制造论坛、极端环境下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学术会议等重大会议。将青年教师出国招聘、拜访专家与学生新CDIO-世读项目紧密结合,组织师生分赴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大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全球胜任力。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合作办学相关事宜进一步推进,定制新CDIO-暑期国际四国交流项目,定制墨西哥国立理工学院《滑模控制介绍》和《高阶滑模控制》短期国际课程项目,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ICAI机电耦合与智能制造论坛
极端环境下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学术会议
第三届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