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秀侠,女,汉族,24岁,中共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2级在读研究生,师从王卫东教授、王明智老师,从事力学超材料、仿生微结构和增材制造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其中一篇为Top),在审SCI论文1篇;竞赛方面,获得“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陕西省一等奖(2024);荣誉奖励方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4)、北方华创社会奖学金(2024)、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2022,2023),优秀共产党员(2022,2023)。

心向科研,奋勉求新
2022年,耿秀侠凭借学科竞赛专长被保研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进入微纳机电系统研究中心开启了科学研究的新征程。她对科研工作满怀热情,探索欲极强,而这股热情促使她在导师的悉心帮助与专业指导下,积极投身于科研学习中,大量研读科研文章,不断积累专业知识。通过前期不断的试验与尝试,最终确定了硕士研究课题——针对力学超材料中微点阵结构存在的力学性能相互制约、应力响应稳定性欠佳、力学性能可调性差以及缺乏功能性应用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力学超材料作为一种具备人工设计微观结构的材料,能够呈现出诸如负泊松比、超轻质量却拥有高承载能力等超常力学性能,这使其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生物医疗、能源收集、智能感知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结构材料存在着“强度−韧性”的固有矛盾,且结构多功能一体化程度不足,攻克这些问题成为科研突破与实际应用的关键所在。在团队所秉持的聚焦前沿、另辟蹊径科研理念的影响下,耿秀侠从师法自然的思路出发,借鉴轻质高强的甲壳虫鞘翅中的微结构,创新性地设计出互锁式缝合线微点阵结构,其研究成果已在力学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上发表。回顾研究生科研生涯,耿秀侠最深的感悟便是:要始终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在科研道路上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如此方能在学术领域不断前行,收获成果。

体劳志养,奉献笃行
耿秀侠同学始终秉持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师兄师姐的引领下,与羽毛球运动结缘,每周坚持打球放松身心,并踊跃参加学院的新生运动会,展现出青春活力。身为一名党员,她坚定奉行服务同学的宗旨,担任智能微系统党支部纪委一职已逾一年,对待党支部的每项工作都一丝不苟、严谨负责。同时,她还热心于志愿服务,积极投身于 “双师讲堂”“金秋游园”“迎新生”等多项校级志愿活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温暖与正能量,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60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成长的道路上持续发光发热。

团队携行,研途奋进
在科研工作中,耿秀侠特别感谢智能微系统团队营造的良好的科研环境,团队的协作氛围和资源支持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非常感恩老师们在科研道路上的悉心指导,老师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她答疑解惑、指明方向,让其在学术的海洋中避免了诸多暗礁与弯路。此外,也十分感谢同门师兄弟姐妹们给予她的帮助与陪伴,那些共同奋斗的日夜、相互交流的瞬间,都化作了前进路上的动力。正是得益于这些人的全力支持与暖心鼓励,耿秀侠才能够在科研工作中稳步前行,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进展,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衷心祝愿学校蓬勃发展,人才辈出,愿团队蒸蒸日上,硕果累累。

导师王卫东寄语:
耿秀侠同学以勤奋刻苦、积极向上的科研态度,在个人成长上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取得了优秀的学术成果,同时也为我们团队带来了宝贵的财富。期待你未来在科研道路上,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探索科学的深邃,取得丰富的科研成果,实现更高的学术追求和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