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伟,男,山东莒县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孔宪光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驱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在学术生涯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中科院Top期刊论文五篇;荣获2024年度机电工程学院拔尖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资助,获资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并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校推名单。在校期间,还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科研初体验:从迷茫到破茧而出
初入科研,我怀揣着对机械设备智能故障诊断的热情与期待,踏上了探索未知的征程。面对技术革新的浪潮,我满心以为凭借热情便能快速突破。然而,现实却并不如想象般顺遂。实验失败、代码错误、数据分析瓶颈…一次次的挫败让我深感无助,焦虑到难以入眠。
就在我几乎失去信心的时候,导师的点拨如同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他教会我冷静分析问题,耐心解决困难,也让我明白科研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稳扎稳打、持续努力。逐渐地,我学会在失败中寻找改进的方法,在小小的突破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动力。如今,我的科研之路已逐渐步入正轨,每一次尝试和进步都让我倍感充实。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我坚信,怀着对科学的敬畏与坚持不懈的信念,我终将能为机械设备智能故障诊断领域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科研磨砺:从屡遭退稿到厚积薄发
在经历了初期的种种挫折后,我的研究逐渐取得了一些进展,终于完成了第一篇小论文。满怀期待地投稿,却接连遭遇了8次拒稿的打击。每一次退稿意见的到来,都让我深感挫败,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
正当我意志消沉时,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朋友们的鼓励始终陪伴在侧。他们让我明白,退稿并不意味着否定,而是对科研标准的更高要求。于是,我整理思绪,认真对待审稿意见,逐字逐句修改论文,用心完善每一个细节。经过反复的打磨,这篇论文终于被中科院Top期刊接收。这一刻,我深切体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义。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次经历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我的努力逐渐开花结果,陆续产出了多篇高质量论文。
开拓视野:从联合培养到研究深化
通过前期研究的积累与不断努力,我有幸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在这个全球领先的科研平台上,我接触到了先进的设备健康管理与智能运维新模式,深刻体会到了学术前沿与工业实际结合的力量。这段经历让我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深化自己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在联合培养期间,我将新理念和新方法融入机械设备故障诊断领域,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的深度与应用价值。通过与国际团队的合作,我更加系统地掌握了如何有效提升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带着全新的视角和技能,我希望能将国际先进经验与本土实际需求相结合,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为机械设备智能运维和安全管理贡献更多切实的研究成果。
导师孔宪光寄语
你用踏实的努力与开放的视野,践行了对科研的热爱,也展现了青年学者应有的担当,希望你继续保持这份韧劲,在机械设备智能运维领域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成果。